有人说,人生像一场梦。也有人说,人生是一首歌。对已故的海军潜艇学院招待所所长王善德来说,人生是一首荡气回肠、余音强劲的正气歌。
王善德,1941年1月出生,1959年12月入伍,196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曾被海军记二等功一次,被学院党委记三等功4次。今年2月3日,王善德因病溘然去世。
王善德去世后,招待所现任领导和他的家人清点遗物时,在办公桌抽屉里,发现了292张招待所的内部收据。原来这是他当所长18年,上交招待所的伙食费10200元、租车费3060元、长途电话费440元。在场的人禁不住泪流满面。
在招待所当所长,可谓近水楼台,王善德却从没有“先得月”。家事私事用车,他总是先算好里程,把钱交到财务部门,拿着收据出车;每个月初,他总是提醒餐厅服务员记下自己的就餐次数,月底到财务部门亲自交钱结帐;老家的亲人来青岛,他没有一次安排在招待所食宿,尽量在家里挤一挤;从他家到招待所,步行也用不上3分钟,可他从不让家人到招待所用车、用餐、洗澡、打电话。一次,上大学的儿子放寒假,回到家已是深夜。路途疲劳,儿子想就近在招待所洗个澡,王善德坚决不同意。儿子真生气了:“交钱还不行吗?!”“不行,这不是交钱的问题!”王善德歉意地塞给儿子20元钱,让他“打的”到外面的澡堂去洗了个澡。王善德经常对家人说,如果小事上不在乎,总有一天大事也会不在乎的。
18年来,王善德带领全所人员,艰苦创业,勤俭持家,使原来只有8个工作人员,120张床位,固定资产几十万元的小型招待所,发展成为如今拥有员工180余人,床位550余张,固定资产逾千万元,年创利润20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性企业。并成为青岛市3000多家宾馆、招待所中的佼佼者。
说起创业之路,人们自然会想起王善德的那辆破旧的“大金鹿”牌自行车。八十年代初,火车站规定每人一次只能买两张车票。为了让旅客按时顺利返程,刚走上所长岗位的王善德,每天早早起床,骑着自行车,带上8岁的儿子、11岁的女儿,行程10多里,风雨无阻地到火车站排队购票。日子久了,引起了售票员的注意,当知道王所长为了给出差的官兵买车票,还委屈了他的一双儿女,售票员感动了:“以后不要再来排队了,需要多少打个电话就行了。”
当所长18年来,王善德对所里的钱总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。仅近5年,他带领员工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,精打细算,就节省经费开支50余万元。所里的洗衣机每天工作量大,用水多,当看到用过的水花花流走时,他感到心疼,就让员工砌了两个大蓄水池,把脏水储存起来,留作洗拖把、洗抹布、洗地毯等用。
所长办公室有一本《交公物资登记簿》,那里出现最多的名字是“王1”。在他的名下,登记上交的物品有烟酒糖茶、花生苹果、人参木耳、海参大虾,也有电器、手表和钞票,折合人民币38600多元。这仅是王善德确实无法退还客人而上交的礼物。
王善德清正廉洁的言行,工作人员一件件、一桩桩看在眼里,记在心中。很快“王1”之后有了“王2”、“王3”,紧随其后的是“李1”、“韩2”……每年招待所上交的各种钱物都在万元以上。